送政策育产业强帮扶 税务力量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
近年来,全国税务系统发挥税收职能作用,高效落实一系列支持脱贫攻坚税费优惠政策,派驻扶贫干部、开展定点帮扶,进村入户送政策、育产业、强帮扶。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脱贫村的持续发展“扶上马送一程”,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税务力量。
大库土村位于青海省民和县核桃庄乡往西12公里处,平均海拔2100米,只有每年的4月至10月能够种植一季的玉米、小麦和土豆,自然资源禀赋较差,村民们过着背靠大山、面朝梯田、靠天吃饭的生活。
2015年,大库土村被确定为税务总局定点帮扶村。面对贫瘠的土地,最现实、最有效的产业发展就是牛羊的规模养殖。过去由于资金限制,村民们无论是养殖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均发展缓慢。来自税务部门的第一书记邀请银行客户经理来到村里为养殖户现场讲解贷款政策,为养殖户争取贷款,为后续规模化养殖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在税务部门的帮扶下,大库土村相继完成了易地搬迁,道路硬化,水、电、气、网四通,设置公益岗位,修建家庭农场,发展拉面经济等帮扶项目。
麻格同村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木拉乡,从前,这里的村民仅靠务农为生,收入微薄。2018年7月,来自甘孜州稻城县税务局的黄剑主动请缨,到这里当起了驻村第一书记,他带领村民们发展以虫草、松茸、贝母等为主的“山珍系列”伴手礼产品,趟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致富路。
今年,黄剑更是主动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和村民们一起完成了淘宝、微信小商店线上电商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游、民俗体验游、生态观光游,让村民们吃上“旅游饭”、搭上“旅游车”。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乌兰花镇西新力村,申远作为通榆县税务局派驻到西新力村的第一书记,深知“要想富,不光要有勤劳的双手,还要有让乡亲们持续增收的产业。”
为切实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申远根据当地土壤结构,积极号召、动员农户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与此同时,邀请吉林省农科院专家来村召开农业种植技术培训班,为农户讲授最新农业技术知识,引导农户科学种田。
经过多次沟通,吉林华薯农业有限公司入村办厂,村内,一条马铃薯和红薯种植、生产加工粉条、外销经营的一条龙产业链即将形成,为乡亲们带来持续性的保障收入。
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税务系统共有33个省局、499个市局、2504个县局承担扶贫帮扶任务,投入扶贫资金42亿元,引进帮扶资金72亿元,累计派出专职扶贫干部3.42万名,其中第一书记1.05万名,帮扶8782个贫困村、245万贫困人口顺利实现脱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全面实现了脱贫目标。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在接收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税务部门压实攻坚责任,坚持精准方略,创新举措落实,落实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在推动产业扶贫、创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上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税务力量。
“税务部门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定点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定点帮扶,辅助资源向乡村流动,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汤继强说。